您的位置:首頁 > 技術文章 > SYP-0678滴點試驗器的工作原理
技術文章
SYP-0678 滴點試驗器的工作原理,核心是通過可控的均勻加熱,監測凡士林等半固態物質從 “固態 / 半固態" 向 “液態" 轉變的臨界狀態,最終捕捉樣品首ci滴落時的溫度(即 “滴點"),整個過程嚴格遵循《中國藥典》及行業標準(如 SH/T 0678)對滴點測定的技術要求,具體可拆解為以下 4 個關鍵環節:
滴點的本質是半固態物質(如凡士林)在升溫過程中,分子間作用力減弱、流動性增強,直至能克服自身粘度并在重力作用下滴落的最di溫度。SYP-0678 的設計圍繞 “精準控溫 + 實時觀測" 展開,確保準確捕捉這一臨界溫度。
首先需將待測試樣(如醫用凡士林)填入
專用金屬脂杯(符合 SH/T 0678 標準,窄口內徑 3.1~3.2mm),并按要求壓實、刮平,確保樣品無氣泡、填充均勻 —— 這一步是避免后續 “滴落延遲" 或 “溫度誤判" 的基礎。
隨后,將裝有樣品的脂杯固定在儀器支架上,同時將
專用滴點溫度計(分度值 1℃,測溫范圍 0~150℃)通過金屬套管插入樣品中心(溫度計感溫端需完quan浸沒在樣品中,但不接觸杯底),確保直接監測樣品核心溫度,而非環境溫度。
儀器采用
油浴加熱系統(加熱介質通常為高溫硅油或礦物油),而非直接加熱樣品,核心目的是避免樣品局部過熱(若直接加熱,樣品表面可能先熔化滴落,而內部仍為固態,導致滴點測量值偏低)。
工作時,通過手動調節加熱元件(功率約 350W)的輸出,控制油浴溫度以
每分鐘 1.0~1.5℃ 的速率穩步上升(符合《中國藥典》對凡士林滴點測定的升溫速率要求)。同時,油浴中的
電動攪拌器持續運轉,確保油浴內各區域溫度均勻(溫度波動可控制在 ±0.5℃內),進而通過油浴的熱傳導,使樣品整體同步、緩慢升溫。
儀器配備
透明觀察窗 + 內置照明燈,實驗人員可通過觀察窗清晰監測樣品的狀態變化:隨著溫度升高,樣品逐漸從半固態變軟、發黏,最終轉變為液態;當液態樣品的粘度降低到足以克服脂杯窄口的附著力時,會從窄口處形成第一滴液體并滴落。
這一 “首ci滴落" 的瞬間,是判斷滴點的核心依據 —— 此時需立即讀取溫度計的示值,該溫度即為樣品的 “滴點"。
記錄下 “首ci滴落" 時的溫度后,可關閉加熱元件,待油浴自然冷卻后清理脂杯(可拆卸設計便于清洗),即可開展下一次測試(儀器支持雙管并行測試,原理相同,僅需同步準備兩組樣品)。
SYP-0678 的結構設計始終服務于 “精準測滴點" 的核心原理,例如:
金屬脂杯的窄口設計:通過限制樣品滴落的 “出口尺寸",確保只有當樣品達到足夠流動性(即真實滴點溫度)時才會滴落,避免因 “出口過寬" 導致樣品提前滴落;
溫度計的中心插入方式:直接監測樣品核心溫度,排除油浴溫度與樣品溫度的差異干擾(若溫度計僅測油浴溫度,可能因熱傳導延遲導致讀數滯后);
攪拌器的均勻控溫:從源頭避免 “局部過熱",確保樣品整體相變同步,保證滴點測量的重復性(多次測試誤差通常≤1℃)。
SYP-0678 滴點試驗器的工作原理可概括為:以油浴為均勻傳熱介質,通過可控速率升溫,使樣品同步發生固 - 液相變,再通過可視化觀測捕捉樣品首ci滴落的瞬間,最終以此時的樣品核心溫度作為 “滴點" 。整個過程通過結構設計(油浴、攪拌、專用脂杯)和操作規范(升溫速率、樣品裝填),確保測試結果符合藥典標準,準確反映半固態物質的熱穩定性。